改革開放以來,無數企業在荒蕪的短缺經濟中萌生,這些企業創業初始的火花,或許是一類產品、一個想法,甚至只是一個簡單的舉動,然后在懵懵懂懂中,摸索著上路,或高歌猛進,或曲折坎坷,頑強成長起來。
但在這過程中,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,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是在上世紀80年代后建立的,所有制結構包括國有、私營、集體和合資,這些企業在行業積累一段時間與空間后,當初創業的沖勢趨微,陷入了路在何方、該如何走的困惑中。
跨入新世紀后,面對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沖擊,市場日趨紛繁復雜,許多產業相繼進入成熟期,市場空白微乎其微,自身決策體系龐大,運轉效率降低,在內外憂患中,一些企業招架無力,逐漸喪失了起初的競爭優勢。
如何應對不斷加劇的全球市場競爭,如何引導產業良性循環,以做到伴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動態變化,始終保持企業的持續經營優勢,已成了眾多企業迫在眉睫之事,同時作為戰略管理理論中的一個研究方向,引起了國內眾多管理學學者重視。
從淵源上來看,上世紀80年代,關于競爭優勢問題,哈佛大學波特教授提出了成本領先、別具一格、集中一點三大競爭戰略,并認為企業如果不在其中一個領域獲得優勢,其市場地位就會不穩。
波特這方面的學術觀點引入中國后,促使了國內學者更全面地思考企業如何長存之道,在長年的本土化實踐研究后,項保華認為,解析企業如何能夠保持持續經營優勢,必須從源頭梳理,按邏輯重新解構這一過程。
項保華指出,在了解何謂企業持續經營優勢之前,必須先定性什么是企業的價值,這是一個企業之所以存在于市場的根本原因,只有清晰地了解這原點概念之后,才能剖析企業競爭優勢,提出如何提升的方法,最后架構出企業獲得持續經營優勢的準則。
企業總價值形成
那么,何謂企業總價值?其價值構成是什么?
項保華認為,從最一般概念而言,企業所創造的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(V)便是企業的真實價值,其實現方式為顧客價值(V1)與企業價值(V2)之和,用公式表達即 V=V1 V2。
其中的顧客價值(V1)為顧客認知利益(R)和顧客認知價格(P')之差,用公式表達 V1=R-P'。
何為顧客認知利益?項保華解釋其涵義就是指顧客感覺的收益總和,通過品種、價格、服務、產品質量等要素綜合得出的反饋。
何為顧客認知價格?則是指通過在消費產品、服務過程中產生的支出感受總和。從該意義而言,顧客價值實際體現的是顧客對于產品或服務是否物有所值的評價。
另一個企業價值的概念則相對直觀地理解為企業的實際經營利潤,其過程表述為企業價值(V2)等于企業實現收益(P)和企業成本支出(C)之差,用公式表達 V2=P-C。
分析了各個環節后,重新審視企業總價值的公式形成,我們會發現一個極有意思的轉變。
總價值 V=(R-P') (P企業宣傳畫冊設計-C),把該公式按數學規則轉變后,得出 V=R-C-(P'-P)。
拋開相對容易理解的顧客認知利益(R)與企業成本(C),公式后邊的(P'-P)即顧客認知價格減去企業實現收益,這在價值流轉機制過程中代表什么 ?
對此,在深入研究企業經營方式后,項認為企業實現收益(在銷售和服務過程中得到的總收入P),并不等于顧客的認知價格(P')。事實上,在實際市場交易過程中,P往往要小于顧客的認知價格(P'),這部分的差異被稱為耗散價值(V0),公式表達為 V0=P'-P。
對于耗散價值這一概念,項做了進一步解釋。他指出,在現實中,耗散價值的存在反映出一種產品或服務的總價值損失,指的是由于信息不健全或溝通不暢等因素,造成顧客多付出而企業未多收所帶來的總價值浪費,這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換效率的凈損失,從社會交易成本而言,這種凈損失無法避免。
在上述概念下,項把企業總價值(V)的獲得公式轉變為,V=顧客認知利益(R)-企業成本支出(C)-耗散價值(V0)。
從上述公式中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,構建在企業總價值原點之上的經營優勢是什么?即以自身資源、能力、信譽等綜合實力為基礎,能夠提供被客戶認為更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。
可見,當其總價值(V)
在品牌經營過程中,成功品牌之所以區別于普通品牌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——成功品牌擁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,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回憶起品牌名稱。更重要的是,能夠突出品牌個性與價值,與消費者身份、品味相符。
(2022-04-15)包裝設計、飲料包裝
(2022-02-15)此次多類別商標注冊的成功,標志著杭州昂源科技在品牌保護與市場拓展進程中邁出關鍵一步,也彰顯了石特廣告策劃設計在品牌設計領域的專業實力與卓越成果。未來,石特將繼續攜手杭州昂源科技,以專業力量助力品牌持續成長,共同書寫輝煌篇章!
(2025-05-10)